华夏时讯

当下的人工智能并非“类脑智能”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研究专家苏剑波教授指出:从本质上来说,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以计算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主,并没有拥有真正的类脑功能。更多专家认为,面对不确定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仍然是人类最大的优势

当下的人工智能 (AI) 并非真正的类脑人工智能。虽然在棋牌类的博弈游戏中,人工智能有着远超人类的计算能力,但它依旧和图灵机时代的电脑智能没有本质区别。近日,多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够通过计算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但面对不确定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仍然是人类最大的优势。

模拟人类智能的程度最受关注

“不论是下棋,还是写诗作文,我们关注的都是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计算能力的提升,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智能。”上海交通大学从事自动化研究的苏剑波教授告诉记者。从本质上来说,目前人工智能还是以计算以及数据处理能力为主,并没有拥有真正的类脑功能。

在围棋领域,人工智能已显露学习能力和策略处理能力;在英文诗歌写作方面,人工智能和人类也已经难分伯仲了。腾讯前任副总裁吴军不久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交流时就称,有人给他发了六首诗,请他判断哪些是人写的、哪些是人工智能写的,他也只判断对了四首,周围的人只判断对了一两首。他认为,即便如此,我们也无需担忧未来会出现超过人类、甚至会控制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 

在上海纽约大学人工智能专家张峥看来,现在的人工智能并非真正的类脑人工智能,因为截至目前,人的神经网络反馈机制以及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机制都尚未被破译,现有的人工智能仍然不是模拟大脑工作机制的系统。

吴军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基于计算能力和大数据的处理能力,但是计算机能力的升级速度却处于递减阶段。如果计算机按照摩尔定律18个月处理能力翻一倍的话,今天的家用电脑应该比6年前的电脑速度快16倍,但事实上,现在也是只快了五六倍而已。即便是按照摩尔定律顺利“进化”,与李世石对战的人工智能到2030年也仅仅是达到黑猩猩的智能而已。

但他也坦言,如果加上大数据的话,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就令人惊讶了。

凡是转化成计算问题,人类少有胜算

“凡是能够变成计算问题、通过模型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对人一定完胜,这是毫无悬念的。”上海交通大学从事语音交互技术研究的俞凯教授告诉记者。

吴军也说:“目前,即便是最聪明的计算机能够解决的问题和图灵机也是等价的。”因为图灵最初设计计算机的时候,首先就问自己,这个问题能够变成可计算的问题还是不可计算的问题。

“人类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可以处理可计算的问题和不可计算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很多原先认为不可计算的问题,现在也可以转化成可计算的问题了。”吴军说。

“其实只要涉及到推理问题,或者说,只要能够转化为计算的问题,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处理一定会优于人,因为机器在计算能力方面,一定远比人类强大。”俞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类的优势在于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答案

但是,世界上毕竟还存在很多不可计算的问题,而应对这些问题是人类的长项。俞凯说,许多问题的答案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就是再高级的人工智能也解决不了。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他所研究的人工智能的语言交互系统,就很难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分析,因为语言交互都是随机的,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语境和交互双方的反应。“就目前来说,除了在社会环境中训练,还想不出有什么办法通过逻辑来处理。”

苏剑波认为,在获得智能的方式上,计算机和人的差异在于,人是逻辑推理,计算机某种程度上是计算。人类在根据特定目标综合利用已有信息方面会更强,直觉、顿悟都不是靠计算实现的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雄心勃勃宣称要让研发的人工智能Torobo-Kun考上东京大学的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今年1月宣布放弃日本高考的原因。因为这个人工智能在数学上获得了高分,但是在每个科目的阅读理解的测试中却显得非常糟糕。

“人和AI对弈,不管AI是否赢,人都赢在棋外。”张峥认为,这类比赛,看的只是以计算为主要能力的人工智能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的智能而已。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昆明动物所等在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物

      生物的地理分布与地球演化历史紧密相关。在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中,通过生物的演化历史可以推测地球的演化过程,并对已......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链合成氨研究取得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郭建平团队在化学链合成氨研究方面......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

      日前,《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运动为啥能给人带来愉悦感

      持续运动不仅对身体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还能在运动后1-2 个小时内带来短效的益处,包括提高疼痛的阈限、降低急性焦虑和......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中外学者热议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有很多好的智慧农业技术理念,但技术与农业的结合还不到位,须加大研发力度并完善全流程管理,将智慧农业的理念落......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虫洞或可用于躲避星际战争

      如果外星人之间发生星际战争,而地球人打不过外星人,那么地球人应该怎么办?最新的虫洞研究也许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分享
  • 纳米科技的喜与忧

      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及其带来的环境健康风险。 纳米氧化锌水环境老化对遗传毒性的影响。 不同种类纳米材料与污染物间截......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特斯拉来了 国产电动汽车如何应对?

      随着特斯拉在上海建生产厂这一事件的最后落听,让新品频出、一直热闹的国内电动汽车行业顿然迷漫着一股狼来了的气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智能巡查车:内外兼修铸就“火眼金晴”

      目前,交通道路分布面广,地形复杂,传统的人工巡查方法工作量大且条件艰苦,传统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巡查巡视管理与......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 合肥研究院研制出纳米复合物可同时消除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正岩课题组在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新......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