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一带一路”气候环境变化培训班在西安开班,来自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泰国、伊朗、印度、塞尔维亚、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9名青年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于5月28日结课,为期15天。
培训班邀请了来自地球环境所、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的16名国内气候环境变化领域优秀中青年学者授课。课程围绕“一带一路”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展开,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参观和培训、典型案例的授课和访谈交流、野外实习,使“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青年学者掌握气候、环境变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全球变化的核心科学问题,探索“一带一路”地区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的方案。同时,培训班还将研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环境变化研究协作平台的人员交流机制。
当前,“一带一路”合作多集中在经济文化交流,高速发展下如何应对环境变化问题的相关交流合作仍显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面临着由气候变化所导致的贫困加剧、移民增加、社会动荡、跨界资源冲突等一系列气候风险,为了更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临的风险问题,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理解这一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现状,并从更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出发,认识“一带一路”地区不同时间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规律与驱动机制,进一步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发展趋势及影响。此次培训弥补了当前“一带一路”合作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如何应对环境变化缺乏国际间科技交流的不足。
此次活动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地球环境所以地球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为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该所“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具体举措,对协助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搭建地球环境研究所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平台,增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影响力有积极作用。
中科院西安分院、新疆分院、地球环境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仪式。
培训现场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5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0-3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05-02 来源:科普时报|编辑:确牛
11-04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
11-01 来源:中国科学院|编辑:确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