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日程,鸡年首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将于明天公开,特别是涉及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的变动,因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引起多家机构的关注与预判。按照以往惯例,省、市相关数据紧随其后,今年春节错位效应是否助力CPI上行?各方“静等花开”。
市民感叹豆角黄瓜涨得凶
去年,市场物价呈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稳中有升,供需平衡,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涨幅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29位。
进入今年,由于春节前后物价全面上涨,加之春节时间错位,市场物价“蠢蠢欲动”。1月下旬开始,以蔬菜为代表的食品类价格“抬头”,居民菜篮中的豆角、蘑菇、黄瓜等蔬菜涨幅明显,一周涨幅超过两成。“超市豆角6.70元左右,不到一周涨了1.00元,不过,现在节过完了,能便宜一点,涨得厉害的还有黄瓜、蘑菇等,像青菜、芹菜、油麦菜、生菜等这些叶子菜的价格还算可以,不像往年春节前那么贵。”家住梨园路紫云溪小区的黄明春对菜价变动了如指掌,她在谈及餐桌消费时如是说。
水产品猪肉鸡蛋逢节见涨
按照市场规律,每年春节前是物价上涨最明显的阶段,而春节过后价格则逐渐下滑。今年春节前夕,水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价格普遍上涨,尤其是海产品类价格涨幅较大。节前是猪肉需求旺季,猪肉价格涨幅明显。鲜羊肉、鸡肉的价格也不同程度出现上涨。
“要说春节前的价格,这些都比平时贵了一些,鸡蛋每斤3.60元左右,节还没过完就直线下降,现在超市鸡蛋售价2.99元。”昨日,在西二环华润万家超市带着孙子购物的市民朱文斌掐着指头告诉记者。
1月CPI啥“表情”各方“静等花开”
在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中,化妆美容用品、床上用品、首饰、电器等工业消费品价格,保洁、保姆等家庭服务价格对CPI贡献举足轻重,这些项目的价格在1月份发生哪些变化?明天将见分晓。分析人士认为,尽管1月份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上涨,但涨幅低于去年同期,暖冬因素导致蔬菜供应充足,使食品价格涨幅有限,不会成为推升CPI的主要推手。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虽然暖冬依旧是1月菜价的约束因素,但整体仍然抵不过节日因素。对于鸡年首月CPI将以什么样的“表情”亮相,各方“静等花开”。
05-02 来源:人民网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 编辑:确牛
03-31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03 来源:中国科技网 | 编辑:确牛
03-04 来源:国防部网 | 编辑:确牛
03-13 来源:新华网 | 编辑:确牛
03-30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
03-15 来源:中国日报网 | 编辑:确牛
10-31 来源:华夏时讯 | 编辑:确牛
05-04 来源:科技日报 | 编辑:确牛